News Center
發布時間:04-04-2023
各企業采取的多種促銷措施未能有效推動銷量增長,反而讓消費者對降價幅度期望值越來越高,開始觀望進入持幣待購狀態。
4月3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發布的“汽車消費指數”顯示,2023年3月份汽車消費指數為72.5,低于上月。各企業采取的多種促銷措施未能有效推動銷量增長,反而消費者產生一定誤導,對降價幅度期望值越來越高,開始觀望進入持幣待購狀態。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數據,3月入店分指數為77.9,高于上月,而需求分指數為68.2,低于上月。這說明在各地陸續開展的促銷活動和大力度促銷政策的加持下,刺激了更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汽車,但由于汽車銷售價格大幅度下降也導致產生觀望情緒,客戶轉化率不高。
界面新聞記者在開展了史上力度最大促銷政策的成都實地探訪發現,消費者進店熱情飽滿,但實際下單的屈指可數。限時限地限量等多重限制條件,讓消費者對打得火熱的價格戰心存質疑。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入局這場價格戰,營銷噱頭已大于實際優惠。
正在進行的價格戰不僅沒有幫助經銷商回流資金,反而盈利能力進一步下滑。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超過六成的經銷商一季度銷量任務完成度不足80%。3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2.4%,環比上升4.3個百分點,汽車流通行業處于不景氣區間。
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在2022年開展的一項調研顯示,2022年有55%左右的汽車經銷商集團經營虧損或嚴重虧損,僅有不到20%的經銷商實現盈利,據不完全統計,全年有2000多家4S店閉店退網。
這種情況在今年將更為突出。經銷商預測,4月如果行業沒有大的政策調整,汽車銷量將同3月基本持平,不會有太大幅度的變化。
常年跟蹤汽車銷售市場的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在界面新聞直播間里直言,3月份價格戰已經傷了很多經銷商的心,也讓他們意識到所謂“共克時艱”在商業環境里是開玩笑的。部分燃油車汽車品牌完全沒有考慮經銷商生存狀況和庫存,他們需要盡快考慮轉型或者退網。
在今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認為,汽車行業正面臨一個更大挑戰,即經濟性挑戰。
“造的車越來越多,但是需求正處在一個收縮的狀態當中,產能的增加和需求的收縮形成一個矛盾,這種矛盾所產生的最重要的結果就是,企業變得車越來越難賣,企業的車變得越來越便宜,盈利性大幅降低。”
在整體需求萎縮狀況下,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指出,眼下新能源車市場正在全面擠壓燃油車市場,燃油車全產業鏈承壓,二者的競爭拉開了決戰序幕。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管鳴宇同樣告訴界面新聞,汽車產業的上半場是資格賽,下半場是淘汰賽,現在淘汰賽已經打響。
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儲瑞松在百人會論壇上直言,“現在在電動化價格戰當中那些很吃力的汽車企業,就是那些幾年前對于電動化趨勢存懷疑態度,或者說轉型不堅決的企業。”
從目前已公布3月銷量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來看,比亞迪和特斯拉兩大掀起價格戰的頭部企業沒有受到價格戰影響。前者3月銷量達到20.71萬輛,同比增長近一倍,或將超越南北大眾銷量之和,后者今年一季度交付量創歷史最佳達到42.29萬輛。
相反,哪吒、小鵬和零跑汽車的掉隊趨勢明顯。數據顯示,3月哪吒汽車交付10087輛,同比下滑16.1%;跟進特斯拉降價的小鵬汽車同比“腰斬”,交付量為7002輛;喊出“油電同價”的零跑汽車也未能達到預期銷量效果,同比下滑約四成共交付6172輛。
信達證券研報認為,車市的演變將出現三個階段的變化。在今年3至6月第一階段的價格戰過后,第二階段開始,市場份額將加速向頭部自主及新能源品牌集中,二三線品牌市場份額或面臨長期下滑趨勢;到第三個階段,部分二三線品牌逐漸被淘汰出局,退出中國市場,弱勢造車新勢力或面臨收購整合。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