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07-28-2022
物競天擇如何推動時代進化?個體需求在社會演變中帶來什么新消費與創業模式?基礎設施建設如何影響產業發展?而這三種發展規律之下,汽后市場呈現什么狀態?未來走向如何?
在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間較短,對需求的演化的迭代可是有相當的速度,特別是對汽車產品和汽車服務的需求演化也就是幾十年時間,在汽車產品和汽車服務方面呈現的消費特征是:
1、較低的用車強度。我國消費者的用車場景主要集中在通勤等市內短途出行,與美國相比,我國汽車年均行駛里程明顯落后。同時美國目前的汽車千人保有量是我國的4倍多(美國:833v.s.中國:213 v.s.),而其年均行駛里程也顯著高于我國,更加進一步顯示出我國消費者的用車頻率與美國等成熟市場之間依然相去甚遠。
2、偏低的汽車認知度。我國汽車工業起步時間晚、發展歷史短,從1900年第一屆汽車博覽會開始算起,汽車至今已有120年歷史,而汽車成為我國民生工具也不過短短幾十年時間,因此與發達國家消費者相比,對汽車的認知水平普遍偏低。
3、感性的汽車消費態度。我國消費者在汽車和汽車服務的消費決策中相對感性,重視品牌。
4、追求便捷服務不計成本。對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勞動人口每天的休閑時間明顯更少,生活節奏普遍較快,對便利性的追求較為強烈。同時,消費者也愿意為方便快捷的服務付費。
這些消費習慣決定汽車售后市場的需求趨勢 :
1、追求品質保障。授權4S渠道一直主導汽車維修保養市場,說明消費者還是非常在意服務品質的,信任危機的特殊背景也加深了消費者對品質保障的追求,“正品”、“品質保障”是現階段我國消費者的重要訴求。
2、偏愛一站式綜合服務。由于對汽車了解不足,對于很多人來說垂直的服務渠道選擇知識門檻過高, 同時,行業存在的誠信危機也使在消費中普遍厭倦了一次次重新建立信任的過程。上海伏瑞特專家表示:人們更希望與某一門店或品牌,低成本的建立信任關系并期望得到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務。
3、青睞體驗消費。隨著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攀升和數字化帶來的消費推動力,迎來了消費全面升級的新時代,在消費中從單一的商品消費轉向體驗消費,從原來的重點關注商品的價格、功能、品牌向同樣關注消費過程中的體驗轉變。上海伏瑞特專家表示:消費者對維保預約、線上線下關聯體驗、線下服務體驗等方面的期待和要求正在逐漸提高。
4、愿意追求性價比 。我們在消費中對性價比的追求是我國商業環境和消費文化決定的。特別是汽車維保市場,汽車銷售價格不斷下滑,以及汽車消費的普及,使汽車后市場的消費者人均支付能力和意愿有一定的降幅,進一步強化對汽車配件和服務性價比的追求。
今天看中國汽車后市場的需求都是樸素的,無需用潮流時尚引領。
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新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地滲透和擴張到各個領域,成為影響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國際分工和國家競爭力核心的因素。從大的趨勢來看,依托互聯網新基礎設施建設的數字經濟發展應形成了浪潮,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美國和歐盟國家起步較早,數字經濟發展很快。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都在尋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創新經濟增長的新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數字經濟應運而 生。上海伏瑞特專家表示:以大數據、云計算為基礎,促使各個產業之間相互融合,聯動創新,一系列新的商業發展模式和經濟增長方式不斷涌現出來。
近些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迅猛發展,創新創業活躍,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目前,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深入推進,數字經濟正在加快向其他產業融合滲透, 提升經濟發展空間。
上海伏瑞特專家表示:面對全球依托互聯網新基礎設施建設的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汽車后市場的新基建值得思考。汽車后市場需要基于價值共生的供應鏈協作模式創建新基礎設施,從價值鏈出發,共同定義并實踐標準,從而打造全流程的品質供應鏈體系。
另外,國家先后出臺了《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1年)》和《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2021-2023年)》,其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是重要內容,目前,在汽車維修配件領域還沒有關于汽車維修配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工作的開展,使得萬億級的汽車后市場在國家推動的工業互聯網運動中處于落后狀態。
上海伏瑞特專家表示:汽車維修配件的追溯體系建設是汽車后市場剛需,國家已經將工業互聯網一級節點和二級節點在各個領域廣泛的建設中,所以說如何應用國家這些依托互聯網的新基礎設施是推動汽車后市場的數字化轉型的價值所在。
還有,燃油車產能逐步穩定在2000萬臺/年的波線上,傳統車輛的保有量在十年內會保持相對穩定下滑的趨勢,新能源化逐步替代加速,這意味著傳統燃油車輛的汽配市場進入產業發展末期。從成熟期逐步過渡到末期,體現在增速放緩,從未來看,新的基礎設施建設要適應燃油車汽配市場與新能源汽車汽配市場的轉換。
上海伏瑞特作為專業的汽配產品供應商,成立尹始秉承始終堅持“質量第一,信譽第一”的宗旨,以科學的管理手段,雄厚的技術力量服務于國內外客戶。公司自成立至今,不斷吸取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經營和管理理念,努力實現公司業務、管理等方面自我超越!
來源: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