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12-04-2019
一、汽車按車身結構的分類
汽車按車身結構分為兩廂車、三廂車、掀背車、旅行車、跑車、敞篷車、SUV、MPV、跨界車。
1.兩廂車
兩廂車是指少了凸出的后備廂的轎車,它將車廂與后備廂做成同一個廂體,且發動機獨立布置。這種布局形式能增加車內空間,因此多用于小型車和緊湊型車。
2.三廂車
三廂車是轎車的標準形式。常見的轎車一般都是三廂車,它的車身結構由三個相互封閉、用途各異的“廂”所組成:前部的發動機艙、車身中部的乘員艙和后部的后備廂。
3.掀背車
掀背車在國外往往指的是兩廂車,英文翻譯為Hatchback,而國內所指的掀背車則是那些外形與三廂車相似,也有凸出的后備廂,但是整個后備廂蓋和后車窗玻璃是一體的能夠一起打開的車輛,在國外通常稱為Quickback或Fastback,譯為“快背”,相對短小的后備廂以及相對動感的尾部線條,讓掀背車在視覺效果上優于三廂車,如圖所示。
4.旅行車
在英語中,旅行車通常稱為Wagon,奧迪稱為Avant,寶馬稱為Touring,而奔馳稱為Estate。一般來說,大多數旅行車都是以轎車為基礎,把轎車的后備廂加高到與車頂齊平,用來增加行李空間,如圖所示。Wagon的優點就在于它既有轎車的舒適性,也有相當大的行李空間。
5.跑車
跑車一般為雙門設計,車身較低,造型流暢,有著比較強烈的運動感,座椅為雙座或2+2式設計,與其他級別車型區別比較明顯的是,跑車的發動機可以有前置、中置和后置三種形式;而且其車頂形式也有硬頂、硬頂敞篷和軟頂敞篷三種,如圖所示。
6.敞篷車
敞篷車英文名為Roadster/Cabriolet/Convertible,一般是指帶有折疊式可開啟車頂的跑車,造型通常為兩門兩座或者兩門四座,如圖所示。根據車頂材料其可以分為軟頂敞篷車和硬頂敞篷車。當然還有敞篷SUV和敞篷豪華車,如日產Murano CrossCabriolet和邁巴赫Landaulet。
1)軟頂敞篷車
軟頂敞篷車通常為兩門兩座或者兩門四座的設計,車頂的材料通常為帆布、乙烯或塑料,配以可折疊的支架。車頂的收放方式有手動和電動兩種。代表車型:甲殼蟲敞篷版、MINI敞篷版、保時捷Boxster、奔馳E級敞篷版。
優點:質量小、價格低、折疊后占用空間小。
2)硬頂敞篷車
硬頂敞篷跑車是指車頂為金屬材質,自動折疊后可放人后備廂內。硬頂敞篷也是近十年才發展起來的,最早應用在奔馳SLK上,合上篷后造型與普通跑車沒有太大區別。代表車型:奔馳SLK、寶馬Z4、標致207CC。
優點:密封性好、安全性高、造型更加協調。
7.SUV
SUV是Sport Utility Vehicle的簡寫,中文意思是運動型多功能車,是一種同時擁有旅行車的舒適性、空間和一定越野能力的車型,現在的SUV一般是指那些以轎車平臺為基礎生產,在一定程度上既具有轎車的舒適性又有越野車的通過性的車型,如圖所示。
除了上述車型外,純粹的硬派越野車、混型車Crossover,如牧馬人、寶馬X6、酷搏等,也都歸屬于SUV級別。
SUV的熱潮最早從美國漫延開來,不僅歐美地區流行SUV,連遠在亞洲的日本和韓國的汽車廠商也開始開發SUV車款。
現在的新式SUV和過去的傳統SUV相比,車體的質量已減小了不少,同時外觀也更具流線型,引擎也更省油,SUV的油耗瞬時降低且不失越野性,但也有車廠為了讓SUV更省油,放棄了高底盤、四輪傳動和高剛性的懸架系統,雖然失去了部分越野能力,但也讓油耗降得更低,SUV的省油化加上石油危機的解除以及休旅風氣持續漫延,SUV終于獲得重生并熱賣了起來。
8.MPV
MPV是指多用途汽車(Multi-Purpose Vehicles),從源頭上講,MPV是從旅行轎車逐漸演變而來的,它集旅行車寬大乘員空間、轎車的舒適性和廂式貨車的功能于一身,一般為兩廂式結構,即多用途車,如圖所示。
MPV同面包車存在明顯的區別。面包車是單廂式結構,即乘員空間和發動機共同在一個框架結構內,發動機被安放在駕駛員座位的后下方。采用這種布局,車體結構簡單,但是整車高度相對增加,同時車內空間增加,發動機噪聲相對較大,并且由于前排座椅處在全車的最前面,在發生正面撞擊事故時駕駛員及前排乘員前方的緩沖空間很小,所以安全系數較低。
9.跨界車
跨界車,英文簡稱為Crossover,它的車型源自轎車化的SUV,逐漸發展成為轎車、SUV、MPV和皮卡等車型的任意交叉組合,集轎車的舒適性和時尚外觀、SUV的操控性和MPV的自由空間組合于一身,又有SUV的良好通過性與安全性,在空間上也比傳統的轎車大很多,如圖所示。
二、車體結構
按照車身受力情況可分為非承載式車身、承載式車身和半承載式車身三種。
1.非承載式車身
非承載式車身的汽車有一剛性車架,又稱底盤大梁架。車架與車身的連接通過彈簧或橡膠墊做柔性連接。發動機、傳動系統的一部分及車身等總成部件用懸架裝置固定在車架上,車架通過前后懸架裝置與車輪連接,如圖所示。這種非承載式車身比較笨重,質量大,高度高,一般用在貨車、客車和越野吉普車上,也有少部分的高級轎車也在使用,它具有較好的平穩性和安全性。
2.承載式車身
承載式車身的汽車沒有剛性車架,只是加強了車頭、側圍、車尾、底板等部位,車身負載通過懸架裝置傳給車輪,如圖所示。這種承載式車身除了其固有的乘載功能外,還要直接承受各種負荷力的作用。
3.半承載式車身
車身與車架通過螺釘連接、鉚接或焊接等方法剛性連接。在此種情況下,汽車車身除了承受上述各項載荷外,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固車架及分擔車架的部分載荷。
三、防撞梁
1.前后防撞梁
前后防撞梁就是車輛第一承受撞擊力的裝置,如圖所示,在車身被動安全方面有一個重要理念,就是一點受力全身受力。換句話來說,就是汽車車體的某一個位置受到了撞擊,如果僅僅讓這一部位去承受力的話,那么達到的保護效果會很差;如果在某一點受到力的時候,讓整個骨架結構去承受力,則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一個點所受到的力的強度,前后防撞梁在這里就起到很明顯的作用。
防撞梁兩端連接的是屈服強度很低的低速吸能盒,然后通過螺栓的形式連接在車體縱梁上。低速吸能盒可以在車輛發生低速碰撞時有效吸收碰撞能量,盡可能減小撞擊力對車身縱梁的損害,這樣可以降低維修成本,而螺栓連接的方式可以更方便地對防撞梁進行更換。
在高速偏置碰撞中,防撞梁可以有效地將撞擊力從車身左側(或右側)傳遞到右側(或左側),盡可能讓整個車體去吸收碰撞能量。在發生低速碰撞時(一般為15km/h以下),防撞梁可以避免撞擊力對車身前后縱梁的損害,降低維修成本。
防撞梁主要用于中低速碰撞中,以降低維修成本,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對成員的傷害。在現有的汽車結構之下,防撞梁就像汽車的輪胎一樣必須配置,任何的取消、縮水或者簡配對消費者來說都是不負責任的。
2.車門防撞梁
依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發布的數據,車門防撞梁在2002年拯救了994名事故受害者。這些鋼結構或鋁結構的部件被安裝在車門內部,從外面并看不到。有些采取的是垂直布局,還有一些采用對角線式,也就是從底部的門框一直延伸到窗玻璃的底部邊緣,如圖所示。無論其具體位置如何,車門防撞梁都是作為一種額外的吸能保護層而設計的,它可以降低乘員可能遭受的來自外部的力量。事實證明,車門防撞梁在車輛撞擊固定物體(比如樹木)時的保護效果非常明顯。
四、車身其他配置技術
1.激光焊接車身
普通的焊接原理其實就是將金屬液化,冷卻后融為一體。汽車的車身是由上下左右四塊鋼板焊接而成的,普通的焊接都是點焊,通過一個一個的焊點把鋼板連接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