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
2018年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新政將于2019年1月10日起施行。而在該投資管理規定中,包括涵蓋了整車以及汽車零部件整個產業鏈的投資規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未來汽車行業未來的投資政策以及未來的業績表現,這對這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及產業鏈布局的拉動,有良好的布局示范效應。
一、重點領域投資方向情況
新能源汽車
發展非金屬復合材料、高強度輕質合金、高強度鋼等輕量化材料的車身、零部件和整車,全功能、高性能的整車控制系統,高效驅動系統、先進車用動力電池和燃料電池產品,車用動力電池等制造、檢測技術和專用裝備。
智能汽車
發展復雜環境感知、新型智能終端、車載智能計算平臺等關鍵共性技術,車載傳感器、中央處理器、專用芯片、操作系統、無線通訊設備等關鍵零部件和系統,推動技術研發能力、測試評價能力、軍民融合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節能汽車
發展高效發動機、先進自動變速器和混合動力系統等節能技術和產品。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發展動力電池高效回收利用技術和專用裝備,推動梯級利用、再生利用與處置等能力建設。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
發展高附加值零部件再制造技術和工藝,推動零部件舊件回收和再制造產品質量控制等能力建設。
二、汽車零部件投資項目情況
(1)新建和新增發動機
研發能力:企業投資項目企業法人應具備較強研發能力,研制的產品主要技術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產品:應滿足國家最新汽車排放標準相應要求。
影響分析:國六標準按規劃的時間是要到2020年才會實施,現在目前只有極少發動機能滿足國六標準。一方面:部分城市已要求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它將利好后處理龍頭企業提前業績兌現;另一方面:利好混動汽車,當前國六發動機還不完全成熟,深圳等要求2019年開始售賣國六車型。當前國六標準的混動車型不多,短期存在一個供需不平衡。
(2)新建車用動力電池單體/系統
研發能力:企業法人已建立車用動力電池產品研發機構,擁有專業研發團隊,具有相關研發經歷。單體企業應掌握材料等方面核心技術研發和試驗驗證能力,系統企業應掌握電池管理及熱管理系統等方面核心技術研發和試驗驗證能力。
生產能力:擬建設的設施具有較高智能化水平,在廠房布置、生產線設計、智能裝備投入、數字化信息管理及生產環境控制、過程控制等方面能夠滿足智能制造的要求。單體項目生產工序應覆蓋電極制備、化成、單體裝配等工藝過程,系統項目應具備模組生產、系統裝配及測試等能力。
產品:主要技術指標應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責任:企業法人承擔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生產者責任,項目配套建設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系。
影響分析:當前,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約19%,主要由于2017年后8GW•h白名單的原因大量擴產。對省份進行區分后,有利于落后產能退出。該指標高于預期,門檻高于市場實際水平,有望進行調整。目前推廣目錄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最高僅達到152Wh/kg,此指標將多數動力電池項目排除在外,預計該指標有一定的下調空間,但是高要求也反映了行業趨勢,高能量密度仍然是大趨勢。
(3)新建車用燃料電池電堆/系統
研發能力:企業法人已建立車用燃料電池產品研發機構,擁有專業研發團隊,具有相關研發經歷。燃料電池電堆企業應具備雙極板、膜電極等關鍵部件核心技術研發和試驗驗證能力。燃料電池系統企業應具備電堆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核心技術研發和試驗驗證能力。
生產能力:燃料電池電堆項目應建設雙極板、膜電極等關鍵部件和電堆組裝的生產能力。燃料電池系統項目應建設電堆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和電堆系統組裝的生產能力。
產品:主要技術指標應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4)動力電池企業擴能
除符合新建車用動力電池單體/系統企業投資項目外,企業上兩個年度車用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均不低于80%。
影響分析:2017年“8GW•h”指標的門檻出臺,動力電池企業大幅增加產能以求規避政策風險,產能利用率相對較差。2018年一季度國內動力電池合計產能近180GW•h,一季度單季產能45GW•h,出貨量8.6GW•h,產能利用率19%。當前高于這一標準的僅有CATL、孚能、國軒等。
(5)車身總成
研發能力:新建獨立車身總成企業投資項目,企業法人應建立產品研發機構,擁有專業研發團隊,具有相關研發經歷,具備新材料、新工藝等車身輕量化核心技術研發和試驗驗證能力;項目應采用先進技術工藝,建設應用碳纖維等非金屬復合材料、鋁等輕質合金或其他輕量化新材料的車身成型和組裝等生產能力。
禁止新建應用普通鋼板等傳統材料、采用沖壓焊接等傳統工藝制造車身的獨立車身總成企業投資項目。
影響分析:目前,大部分車身還是鋼板沖壓結構,而投資方向逐漸在調整,需要由鋼板沖壓焊接車身往鋁合金、碳纖維車身轉化,這與實際現狀有些偏差。
(6)車用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再生利用與處置
車用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再生利用與處置等投資項目,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采用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及裝備,實現不可利用殘余物無害化處理。
(7)汽車零部件再制造
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企業具備相應的舊件回收能力,具有必要的拆解、清洗、制造、裝配、質量檢測等技術裝備,采用先進技術工藝,建立完善的再制造質量控制標準和生產規范,保證再制造產品與原型新品具有同樣性能質量。
影響分析:無疑將促進內燃機等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業發展,也將帶來拆解企業盈利能力的提高,從而吸引資本進入,提高正規報廢回收比例,從而形成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
三、總結
未來,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是汽車未來發展的大趨勢,零部件發展水平也是決定汽車行業技術水平的核心要素,特別是在自動駕駛時代,傳感器的水平也將直接影響汽車的“智能程度”,對此車企不應再單獨作戰,而應該同研發機構、零部件公司甚至同行企業共同合作,為汽車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共贏環境。《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中,重點發展關鍵領域零部件技術及裝備研發和產業化,它將開放零部件供應體系,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平臺化、專業化零部件企業集團。